余果的博客

批评官员的尺度

Introduction

user

余果

一个产品设计师。了解详情


Featured

批评官员的尺度

余果

若批评不自由,则赞美无意义。

关于这《批评官员的尺度》

批评官员的尺度《批评官员的尺度》在中国大陆的出版,真是令人欣喜。贯穿全书的是一个案件——《纽约时报》诉警察局沙利文案。通过这个案件,我们能看出美国是如何通过立法保障媒体的。

这是一个在 1800年之前还有《防治煽动法》的国家,“撰写,印刷,发表或出版任何针对联邦政府或者总统的不实之诩,诽谤和污蔑之词,意图损害政府,国会,总统声誉者……”最高判处两年徒刑,这个法律出台后的三年中,有十三人被捕入狱。

这样一个国家里,一个被公开辱骂的官员能够说“这是他们的宪法权利”,要靠多年形成的社会共识和文化经验。何帆翻译这本书,就是因为,《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》是一个重要转折点。 这个社会对媒体的容忍的有多大,这个社会进步就有多大,一个文明,民主,法治的社会,都应当充分发挥传媒的监督作用。

关于微博的传播性

引用一段话:

微博的碎片化,短小化,是有它的弊端,但我们不是用它来搞科研,搞辩论,搞哲学研究,微博确实不足以承载太多,但它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能通过微博知道更多真相,或者说是事件的线索,这就足够,而这个事件到底是真是假,人人自会通过自己的价值体系去做判断。

关于谣言

微博人人可注册,偏有一两个人放着正经事不做,要到处造谣。所以最近看到一篇八股文《关于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几点思考》,里面提到:

微博传播具有“非过滤”性。传统媒体或政府、集团、个人发布的信息,都会经过一定的过滤,鉴别真伪、鉴别后续效应的正面或负面性等,即有一个信息审核过程,如报纸发新闻,需经版面编辑、责任编辑(部主任)、总编辑多道关口审核,重要新闻还须送上级领导或有关方面审核。但微博信息形成(编写)后,网站版主一般无精力审核,而转发者更是无审核其信息真伪及后果的意识,处于一种无责任感传播状态。所以,微博的“非过滤性”,其负面杀伤力极大,这是微博转播中的最值得注意的特点,也是微博独有的属性。

我不赞同,“流丸止于瓯臾,流言止于智者”。微博传播性非常广泛,这就表示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来,这就恰好像一个强大的过滤器,会把谣言和谬论过滤掉,留下真相。

另外,关于事前审查还是事后审查的区别,在《批评官员的尺度》中也有详细的说明。

本书首先叙述美国如何从英国普通法惯例的“只禁止事前限制”而支持言论后进行惩治,演变至二十世纪的对事后惩治的审慎思考和改变。

事前限制即给予政府极大的权利,任何违背政府、批评政府的言论都得不到出版。我国仍处于这一阶段。

事后惩罚虽然允许任何机构出版书籍,但如果时候审查出有“污蔑”等不当言论,会给予极大的罚款,这实际上形成了对事前出版的极大压力。

现在,美国事后惩治也极其慎重,“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”功不可没,本书非常值得一读,五星推荐。

user

余果

一个产品设计师。 了解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