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见大学
余果 周记回首我的大学生活,脑海中浮现的是从西安城区到校区一路的站名。公交五公司、市建四公司(我是湖北人,读这个很拗口)、郭杜、北雷……这些站名一个一个冒出来,我就像在公交车上一样,一路颠簸地就到了学校。
偏僻也许是我对大学最初的印象。新校区在很偏远的南郊,但学校内部能够自给自足,对我们这种宅男更是不缺少什么。宿舍条件很好,8人住两室一厅,有阳台、客厅和洗手间和厕所。我们在新校区住了3年,对宿舍感情很深,后来搬到老校区,宿舍就比较差了,个人没有自己的桌子,洗澡也不方便,而且不通风,夏天热死人。
我还记得第一次坐校车到学校的时候满是期待,车一路向南,越来越偏僻,窗外都是农田和村舍,到了学校开心的不得了。现在想想真是傻的可爱,对学校也有更多的抱怨,比如校门口的那段路修的很好看,但进入校园里面的就停工了,直接导致雨天积水;比如学校大门离宿舍楼区特别远,因为学校的规划是进入大门之后的楼群是A-G教学楼,这实际上对学生很不方便;比如入学指引印刷得非常精美详细,离校指引的盖章表则很含糊,完全是折腾人……
一年级还上了很多课,还记得第一次上思想政治课,老师进来之后班长喊了一句,起立,然后全班站起来喊老师好。老师当场就泪流满面了,说,看来你们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啊。一个学期之后我就适应了,开始积极地逃课去图书馆。
必修课选逃,选修课必逃这是大学生活的真理。除了编程相关的课我几乎都逃了,包括基础的高数和物理。instead,我阅读了很广泛的书籍,广泛到现在都说不清哪些类型了。有经济、逻辑、地理、绘图、诗歌、小说、设计、网页设计、历史……有些有用,有些没用,但我庆幸我都读了,并且有一些信息就进入到我的头脑中,在需要的时候总会冒出来。
大一大二就逃课在图书馆度过。大三之后因为逃课成为主流,各科也会在考试之前圈重点,所以就更加没有去上课的必要了。我记得的重要编程课程有Java和算法。我之前就自己读完了《Java编程思想》,所以Java课完全没有去上过(考试成绩非常不错,好像是年级第二),算法导论自学起来比较吃力,只好翻出大一丢下的高等数学出来复习。
感觉很多课程都是没有必要的,除了一些明显与软件无关的课程,还有一门好像叫bug修复课,我觉得很扯淡,去听过几次课就觉得聊无新意。大三之前读过厚厚的《代码大全》,有关于编程的各种best practice,都是语言无关的,好好应用这些规则避免bug是更好的做法。这些优秀的国外书籍让我受益匪浅,从此以后就非常偏爱国外的翻译书籍。
大三之后就很少去图书馆了,一方面是图书馆里有意思的并且感兴趣的书都看过了,就开始宅宿舍了。对互联网的认识也是这时候深刻起来的,开始订阅国外博客、下载原版电子书阅读。
一路走来,不全是线性的,比如大一干嘛大二干嘛大三又干嘛,也有混乱交叉的,因为没有很清晰的路摆在我面前,所以一些学习和练习都是尝试性的,走了很多弯路。走弯路的好处是让我知道,我不必相信别人的经验。我喜欢自己找出道理来。
大四开始之后不久就是第一轮找工作潮,腾讯校园招聘的时候我去面试,然后很幸运被录用了,然后回家玩。下学期去深圳实习了两个月之后回校做毕业设计论文,然后……就是现在了,毕业离校。
我不是故意搞煽情或者虚情假意,可是我毫无疑问地觉得我的室友比别的同学棒太多了。我真的运气特别好,跟他们读过四年学习时光。
泽塔,这个傻乎乎的北京fat ass,我们都叫他“憨傻囧笨北极熊”,特别实在,最爱吃的食物是大碗的马家杂酱面。我们都笑他吃的食物跟他一样愣。他想了想说,什么食物比较机灵呢?
鹿,超有条理的西安人,笑点特别棒,英语很好,完全西方化的dude,现在去加拿大去读经济。过几年我要去加拿大找他玩。
Jeehon,我想如果没有他的话,宿舍几个逃课男可能没法毕业。每次考试之前他都帮我们带回来考试重点,选修课也告诉我们前辈的经验,哪些课容易过。还有一些手续,因为学校没有官方说明怎么完成,但因为有他在,所以就不用担心。非常非常感谢他。
科学家,这个昵称是最近才给他的,因为考上中科院研究生。跟我一样喜欢看海贼王,玩真三国无双。
七木,看上去很冷酷但心肠很好的非主流,玩dota很烂,所以很合理地,是把妹达人。
离校之前的早上看见大家都在睡觉,为了避免伤感的气氛,就默默拖着行李走了。我到火车站之后,他们几个竟然一起到火车站来送我,这几个傻孩子,要不是火车晚点可能都见不到呢。又不是永别,搞的这么伤感,几年后聚会见吧。
这就是我的大学了。人生就像伟大的航道,每个人沿不同的航线最终达到终点。我在这一站过得很好。
余果
一个产品设计师。 了解详情